发布日期:2025-07-25 浏览次数:
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深入推进之际,五邑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紧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核心要求,立足38年办学积淀,坚守“守立德树人初心,育技术创新人才”使命,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求,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引擎,依托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优势,着力培养能深度适配产业变革、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作为学校主力工科学院之一,学院建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约为71%,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约为51%;在校学生2400余人(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规模位列全校第二。
学院现设机械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以及交通工程等8个专业及方向,随着广东省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学院近三年的办学规模增长达8%,生源质量稳居全校工科第一方阵,平均录取排位提升最高达到2万8千多位,是学院贯彻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精神所取得的量质齐升成效。
学院主动对接广东省“双十产业”和江门市“1+6+3”工作部署,贯彻OBE教育教学理念,以“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指导思想开展专业建设,机械工程专业成为学校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并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等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新专业智能制造工程2025年首次招生、机器人工程专业完成预申报,开设新能源汽车等2个微专业,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梯度发展的专业集群。
学院坚持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一核两翼四驱”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见图1),打造“侨心工匠”育人品牌,着力营造“思政+专业+文化”三维立体育人生态。
图1 学院构建和实施的“一核两翼四驱”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第一课堂作为育人主阵地、主渠道、主载体的作用,实施了课程思政“六进入”:进入培养方案、进入毕业要求、进入课程体系、进入课程大纲、进入课堂教学、进入课程教材,推动思政与专业的密切融合。学院教师主编的《工程图学教程》紧扣知识点融入“中国高铁的钢轨扣件”等30个思政故事,创新贯穿教材全体系的课程思政,获评广东省首届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推选参评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2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测试技术》等3门课程进入新华网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学院根据第二课堂的特点,以侨乡优秀文化赋能育人工作,精心打造“侨心工匠”育人品牌(见图2),大力弘扬侨文化的精髓“根文化、义文化、和文化、桥文化、搏文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侨乡非遗传承进课堂、观看“木棉花开”红色剧目等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技术报国的热情。
2024年,学院由退役大学生组成的“初心苑”服务队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井冈山学习期间,利用专业特长主动为老乡维修电冰箱,受到广东共青团等主流媒体报道,成为学院三全育人工作的生动案例。
图2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侨心工匠”育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