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村民、华侨参与遗产保护

发布者:吴捷 [发表时间]:2021-12-21 [来源]: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

【解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的首席专家张国雄来到开平自力村,向记者讲述了开平碉楼的历史与现状。

【解说】位于江门的开平碉楼作为电影《让子弹飞》的主要取景地,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从明代中后期出现的开平碉楼,大量兴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集防卫、居住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现存1833座。开平为何建造如此多的碉楼?张国雄介绍,在明朝嘉靖年间,开平还未设县前,土匪猖獗,当地民众开始兴建碉楼以自保。此外,由于开平洪涝灾害频发,防洪也是碉楼的一个重要功能。

【同期】广东侨乡华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 张国雄

到后来它发展到,比如说这地方学校发展很多了,师生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它也需要由碉楼来保卫,所以很多学校它也建碉楼。所以说这个我们看到,这样一段历史,它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治安。

【解说】值得一提的是,中西合璧是开平碉楼有别于中国其他地方传统乡土建筑的一大特点。

例如,每一座碉楼的西式山花的下面,龛有一个中式的匾额题写楼名。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中世纪欧洲城堡的圆柱体岗塔等西方建筑元素都可以在开平碉楼里找到。开平碉楼为何融合了西洋建筑元素?张国雄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众多旅居欧美各国的华侨回乡后,不仅带回了资金,也带回了浓郁的欧美风情。

【同期】广东侨乡华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 张国雄

我们下了高速一进入开平,沿途的村庄里面看到的那些碉楼,还看到那些别墅,都带有西方建筑的特点。其实就是华侨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文化当中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因此他们回来要改造这个家乡。碉楼是他们想改造家乡的一个具象的东西。

【解说】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首个世界遗产项目,同时也是国际“移民文化”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项目。

【同期】广东侨乡华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 张国雄

它是以碉楼为特点,同时把村落、碉楼所依存的人文环境和它依存的自然环境。比如这个村落和它的农田,它的水塘和它的河系。它不仅仅是保护的单体的碉楼建筑,它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生态的观念。

【解说】记者在自力村看到,成为世界遗产后,很多居民依旧住在这里。部分碉楼对游客开放,里面摆放着主人原有的家居陈设。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谭意军告诉记者,文旅融合是当地遗产保护的最大亮点,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本地村民的门票分红也越来越多。

【同期】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谭意军

我们这个景区里面还有很多的原来的居民居住在这里。包括他们的平时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没有改变。通过旅游,我们是创建5A景区,我们是去年拿到5A的。在软硬件上面的一个提升,大家都可以看到整个景区非常干净。而且我们跟村民进行一个培训,对游客、对来访的客人都很热情地接待。因为只有你把这个碉楼、这个景区做得越来越好,才会越来越多的游客,然后他们的收入也会随之而增加。这也是实现我们这个乡村振兴的一个方法,让村民真正享受这种旅游跟文物给他们带来的一个福利。

【解说】据谭意军介绍,开平市对于“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的另一种方法是让文物跟文化融合。

【同期】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谭意军

有几座碉楼跟居庐,大家都可以进去,看到里面有一定的布展,里面有一定的故事。那游客来的时候才能通过这些布展去了解,我们这边侨乡是这样子的,我们这个世界遗产是这样子的。

【同期】原开平文联主席、碉楼研究学者 李日明

自己的碉楼,从楼名命什么名,写什么对联,完全都是出自内心。我们通过这个楼名和对联,就可以认识到我们的老一代华侨,他们的思想感情,非常丰富。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爱国的情怀。

【解说】广东侨乡华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谭金花向记者介绍,当地村民和许多华侨都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

【同期】广东侨乡华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谭金花

他们还建立来保护这个碉楼的基金会。有一个后代是在温哥华,他是一个建筑师,画画很厉害。他就自己回去就出了一本书,就是介绍他们祖先如何出国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去给海外的这个后代来看。

【解说】据悉,“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内容包括碉楼结构方面;外观原真性方面;还包括村落层面的监测。从而确保开平碉楼与村落的长期健康。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ga/shipin/cns/2021/07-29/news8962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