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概况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缘起于1994年成立的“五邑文化与华侨研究室”,2008年成立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成为校级实体科研机构,2020年更名为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2025年4月更名为“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21世纪伊始,研究院“侨乡文化与遗产”学术团队因学术支撑“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建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两大文化工程,获得长足发展契机,2008年成立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并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侨乡文化与遗产”(交叉学科)入选省重点学科,2014年入选广东省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018年入选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

在三十多年的学科和平台建设中,研究院搭建了“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两年一届)、“中国侨乡比较研究”国内学术交流平台,推出了“侨乡研究丛书”,创办了学术辑刊《中国侨乡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学术成果转化级别高、显示度高。研究院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首席专家单位,其中,2人被广东省政府荣记一等功,1人荣记二等功,为这两个中国涉侨的世界遗产申报成功做出了杰出贡献。2018年1月,受委托主持起草的省政府规章《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由马兴瑞省长签署公布实施。研究院为省政府重大文化工程《广东华侨史》三个主编单位之一。研究院是全国展示面积最大、收藏文物最多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筹建与策展唯一学术单位,是江门上川贸易岛列入国家文物局遴选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的学术论证支撑单位(另一广东入选城市为广州市)。研究院积极策划并推动的“广东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7年由广东省文化厅挂牌建设。目前正在积极学术支撑申报国家级生态保护试验区。

2009年以来,侨乡文化与遗产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研究生教育学科目录》将“区域国别学”列入第14门类(交叉学科)”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五邑大学积极拓展学科发展,以“侨”为“桥”,开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在以北美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研究,这是我院区域国别研究有深厚学术基础的优势研究方向。

2023年3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五邑大学设立“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为区域国别学开展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的极大便利,目前,学校已与四所南太平岛国大学签署学术合作协议。太平洋岛国研究成为皇家永利:区域国别研究特色方向和新的学术增站点。

研究院根植侨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将本土资源、中国视野、人类情怀融为一体,探索地方高校区域国别学建设的路径。着力在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利用华侨华人资源,积极开展海外田野调查,开展以问题导向的研究,培育告知高质量学术成果。研究院紧密结合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重大需求,提供智力支持,建设地方高校中有鲜明特色华和优势的智库。




欢迎关注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办公室电话:0750-3299241

办公室电话:0750-3299241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迎宾大道中99号五邑大学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迎宾大道中99号五邑大学

联系邮箱:qxwh@wyu.edu.cn

联系邮箱:qxwh@wyu.edu.cn

邮编:529020

邮编:529020

版权所有 ?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