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张国雄教授应邀参加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华侨华人”学术研讨会。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华侨大学、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五邑大学等20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刘宏教授分别致开幕辞。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主持。
张国雄教授在李明欢教授主持的主题为“侨乡文化”的小组作了题为“广东侨乡近代建筑文化环境中的乡村现代化意识”的发言报告。他认为中国乡村现代化起于1840年,迄今已有180多年,分为两个时期:近代和现当代,1949年后的实践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其中建筑文化是广东侨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直观地体现了侨乡社会对现代化追求的特质。随后他指出广东侨乡特殊的建筑文化蕴含着民众追求现代化的观念,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考察。侨乡的市政、交通、文化、教育建筑群的式样、造型、装饰营造了广东侨乡追求现代化的“宏观”建筑文化环境氛围,而“中观”的村落和“微观”的民居是侨乡现代化建筑文化环境的重要承载场域和表达。最后他总结到侨乡民居的灰雕、湿壁画、门对、神台造型,构成了民居建筑文化空间,表现了侨乡民众的现代化向往,反映在对工业文明和科学的向往、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本次研讨会分六个小组研讨,围绕身份认同与华人参政、海外华商与华人经济、海外华人生存与发展、海外华人文化与传播、华人移民、侨乡文化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在研讨环节中,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海外华侨华人发挥自身独特作用的理念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