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简讯 >> 正文

杨田博士在2022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线上分论坛发表报告

发布者:吴捷 [发表时间]:2022-12-01 [来源]: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

2022年11月30日,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杨田博士参加2022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并担任分议题的召集人和主持人。

杨博士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体与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分议题中做了题为《华南侨乡历史建筑遗产的故乡资源整合研究》的报告。论文获得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优秀论文。杨博士认为:华南侨乡历史建筑遗产产生的跨越时代和文化界限的集体记忆不断地被赋予连续性意义,被视为文化资源,汇聚成为承载地方经验和场所记忆的总和。在当代华人华侨跨越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和当代需求的过程中,原乡的祖籍地社区是解答他们透过语言、种族和宗教身份的中国性(Chineseness)问题和如何看待自我(self)的问题。研究试图从华南华侨遗产切入侨乡(故乡)文化资源,发掘华侨建筑形态所表现出文化意蕴上侨乡(故乡)资源的过去与未来,尝试勾勒出华侨生活美学的文化精神价值在根基记忆语境下,基于传统乡土价值观与西方文化双重作用所生成的超越地域物质空间的文化资源实践与动态价值。华侨历史建筑遗产和不断涌现的华侨新建筑景观,成为侨胞不断重塑和刷新的集体身份,不仅跨越国家边界进一步增强了侨胞对家国的归属感和依恋感,而且扩大了根基记忆代际传递的纵深。华侨历史建筑遗产与当代华侨建筑作为载体,是侨乡文化大格局中全球华人华侨共有文化家园建设的纽带,是世界文化的共同体和精神遗产。

杨博士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副院长邱运胜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邱教授认为,杨博士对侨乡建筑遗产的审美价值、祖籍地价值和情感价值进行了深入且完整的研究,富含深入的学理和理论价值,他也提到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问题以及公共建筑的地方文化精神等问题。杨博士结合在侨乡的田野调查进行了回应。她表示,五邑侨乡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主要是百年骑楼墟街、大酒店、民国华侨学校的当代原本用途之延续,碉楼的博物馆和展览馆之改造,红色记忆碉楼的当代爱国主义基地改造,侨房、洋房的展馆改造以及沿用至今的祖宅民居等。杨博士提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的广东开平仓东遗产教育基地。于此同时,杨博士也提到:目前这些华侨建筑遗产依然存在破坏性修缮、普遍闲置转危、产权不清、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大量侨乡文物文书散落严重。虽然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并支持碉楼“认养”与“托管”举措,但数量远大于碉楼的同时期精美的百年华侨洋房、祖居、学校和墟街等建筑遗产存在弃置和无人管理的窘境。邱教授认为华侨建筑遗产的重新认识和“共有精神家园”重要的价值所在,凝聚地方元素的侨乡建筑场景,是当代侨乡复兴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和生命力的“共有”遗产,是建立侨胞与家乡、国家信任感,传递侨胞与祖国“共有”精神家园和地方认同的最直接纽带。他同时表达了研究团队赴侨乡考察的意愿,杨博士表示热情的欢迎和期待进一步深度学术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