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首次“丁龙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五邑大学举办

发布日期:2024-06-17 浏览量:

6月14日—17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五邑大学、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丁龙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五邑大学举办。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南开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五邑大学等5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研讨象征中美文化交流的丁龙故事,发掘丁龙作为中美交往中的特殊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这是中美学界第一次联合举办丁龙专题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丁龙”建构的主题,美国学者米娅(陈彦华代)介绍了有关丁龙档案等资料的发现过程。五邑大学石坚平通过对相关原始文献的考证,详细解构了丁龙及其形象的建构过程,并剖析了时代变迁与丁龙形象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海大学武洹宇从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角度,讨论了美国“中国热”与中国知识分子建构自身文化认同对“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的影响。

围绕“丁龙”与马万昌的主题,中外学者针对2020年出现的新史料开展剖析研讨,这是目前最接近历史真相的重大发现。作为马万昌家族后裔的代表,黄英英、黄畅泉讲述了家族内部流传的皇家永利曾祖父马万昌的各种故事,为寻找丁龙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视角,他们认为马万昌就是丁龙。陈家基等学者也认为广东省台山市白沙镇千秋里的马万昌就是中美两国长期寻找的丁龙;也有学者持更加审慎的态度,表示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资料、解读史料,建立起马万昌与丁龙关系更加紧密的史料逻辑链。

围绕丁龙教席的主题,作为新世纪以来在中美大力推进丁龙研究的著名专家,美国学者王海龙教授阐述了丁龙对美国汉学研究的里程碑意义。南开大学朱健刚教授则从中西互构下近代慈善事业转型的角度,探讨了“丁龙(Dean Lung)汉学讲席”捐赠的时代意义。暨南大学吴金平教授则分析了丁龙推动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建立的成功原因。

围绕“丁龙”的当代价值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部主任李晓宏从当代中美文化交流实践出发,探讨“丁龙”的时代价值。哥伦比亚大学王成志教授以哥伦比亚大学娄校长事迹为案例,探讨“丁龙”时代的中美关系。张国雄教授提出,“丁龙”为中美两国交往发出的一个伟大倡议,是中美文化交流的独特符号,成为中美两国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为今天带来众多深刻启示。

本次研讨会还设置了广东省台山市白沙镇千秋里马万昌故居等地的实地调研考察环节,中外学者倾听了当地村民讲述的侨村故事、马万昌的故事。

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五邑大学十多年来连续打造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本次研讨会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暨南大学驻五邑大学帮扶工作队承办,台山市侨联、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与台山市华侨历史文化协会协办。

(文/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 图/宣传部、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