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0-29 浏览量:
周文雍和陈铁军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地英勇就义。
文/图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彭晓玲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现在我们要结婚了,让这刑场作为我们结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舞台上,“周文雍”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信仰之美、忠诚之美、崇高之美震撼观众的心灵。
10月24日晚,革命历史题材情景教学话剧《木棉花开》在五邑大学吕志和礼堂开演,深情讲述了革命先烈周文雍、陈铁军的故事。该剧用一场在铺满木棉花的刑场上举行的婚礼,带领观众重温了那一段血与火的红色恋曲。
让革命先烈故事走进学生的内心
据介绍,话剧《木棉花开》是五邑大学师生共同策划、编剧、导演,由邑大学生扮演的首部六幕话剧,它以现代视角塑造革命者形象,以铺天盖地的红色浪漫,极其新颖的舞台艺术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话剧从人性的角度表现革命与浪漫,将“婚礼”与“刑场”相联系,并延伸出“禁锢婚礼”“精神婚礼”“刑场婚礼”三个场景,带领观众“穿越”到1928年,体验血与火的革命洗礼,领略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天地,解开共产党人的信仰密码。
剧情跌宕起伏,观众的心弦也为之紧扣,不少学生表示,这场演出既是一次视觉艺术的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主题思想教育课,革命先烈的信仰、忠诚、担当,令人热血沸腾。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仍沉浸其中。“这台剧很燃,它把革命的信仰和初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先烈们为了理想信念,哪怕是献出了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观看演出后,外国语学院学生杨倩琳说。
对此,导演宋思轩也表示,《木棉花开》这台剧正是通过学生参演的方式,让革命先烈的故事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
学生演员倾力付出
在这部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成功演出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了解,《木棉花开》所有演员均为毫无表演基础的五邑大学学生,一开始,大家也在心里犯嘀咕。“因为我不太了解这两位革命先烈的故事,所以一开始,我觉得难度系数还是挺大的,因为我们都是零基础,都得从头开始学。”周文雍的扮演者陈若豪起初接到剧本,得知自己要演男主人公,他的心里始终没有底。
面对这群非专业出身的学生演员,有着多年话剧演出经验的宋思轩导演也犯了难。“在最开始的排练阶段还是挺有挑战性的,演员全是业余的,有的甚至压根就没看过话剧,更别说演话剧了。”为此,宋思轩也花了很多心思来教他们话剧演出的一些基本技巧。
从今年8月15日建组到10月24日的正式首演,因为学生开学上课等种种原因,真正留给《木棉花开》剧组的排练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
“为了这台话剧顺利演出,团队克服了人员、时间等各种问题,着实不易。”宋思轩说,为了让《木棉花开》又快又好与观众见面,无论是主创还是演员都倾情投入。“大一大二的学生课程很多,所以我们只能在每天晚上九点下课以后,找一个地方排练,而且还不能让学生们回去太晚,也就只能排1—2个小时。我们就是这样子一点一点走到今天,一切都是为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而努力。”宋思轩说。
辛勤的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听到现场观众们的掌声,以及朋友们通过微信发来的祝福和点赞,我感觉一切努力都值了。”在首演结束后,出演陈铁军一角的陈婉鋆这样说道。
展示江门红色历史
江门五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华侨文化。江门更是红色侨乡,革命遗址数量可观,种类丰富,居珠三角之首,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江门是粤中区的政治中心,不少战役和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曾涌现出无数红色革命故事。
艺术源自真实的历史与生活,《木棉花开》的创作同样如此。该剧取材于广州起义时期,两位青年革命者周文雍和陈铁军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英勇就义的故事,也正是这段故事成就了一段悲壮的红色历史故事——刑场上的婚礼。
“这段红色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两位20多岁的年轻人,在那个年代,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信仰,为了共产党员的信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很浪漫地在刑场上举行了自己的婚礼,我很感动。”该话剧的总监制、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张国雄教授告诉记者,革命故事以话剧《木棉花开》的形式进行呈现,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好的价值引导,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同样还了解到了“信仰”的意义。
首演落下帷幕,这只是第一步,据张国雄透露,该剧还将进一步打磨提升,力争打造成五邑大学优质红色原创经典剧目,并进行常态化滚动演出。与此同时,五邑大学还将积极挖掘其他具有侨乡特色的本土红色文化故事,力求让五邑大学艺术团话剧班成为展示江门红色历史的一个窗口,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受到皇家永利的精神洗礼。
来源:2019年10月27日 江门日报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