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邑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江门日报】以优质平台为牵引 以技术攻关为利刃 以人才培育为动能 江门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

发布日期:2025-04-17 浏览量:

江门从5年前就开始布局建设法务集聚区,仅火炬大厦周边就汇聚了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等优质法治资源。邱昱 摄

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办理第一宗海外远程视频公证现场。市司法局供图

全会报告摘引

关键词: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加快出台出租屋安全管理、气象灾害防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等条例,建设高水平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市域样板。要凝聚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合力,健全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营造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推动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开展海事仲裁服务,针对葡语国家、东盟、太平洋岛国等重点地区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布局;创新“技术+法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吸引皇家永利港澳律师到江门执业,更好的服务江门“引进来”“走出去”。

大时代、大变局,呼唤大智慧、大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格局调整交织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法治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对外联系非常紧密,十分重视涉外法治工作。2021年,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1+6+3”工作部署,明确实施“侨都赋能”工程,要求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强调,要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

那么,在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的过程中,江门究竟具备哪些特色和优势?又该如何通过高质量的涉外法治建设,持续塑造侨都对外开放新优势?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策划:谷江民 谢敏 统筹:王亚方 王平强 胡晴晴 采写:陈婵 何榕 胡晴晴 凌雪敏

A

空间广阔

涉外业务发展迅猛对涉外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令人瞩目: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跨境电商网络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2.6万件,同比增长6.1%;我国海事审判经过40年发展,收案从1984年18件增至2024年3.4万件,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涉外业务发展迅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涉外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为涉外法治建设锚定了方向。

《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提出,遴选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强化统筹建设,形成集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合作交流、法治文化教育培训、智慧法务、涉外法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法治创新聚集区,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近年来,从城市中央到产业高地,各地结合本土特色与资源优势,尝试建设“中央法务区”,探索涉外法治新路径。其中,深圳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创新,致力建设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及知识产权保护高地;青岛中央法务区引入“智慧法庭”审理涉外海事案件,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更是积极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抢抓“大桥经济”机遇,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法务集聚区。2023年,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落户于此,充分依托深圳国际仲裁院的专业资源和国际公信力,独立、公正、高效解决商事争议,努力打造华侨华人国际仲裁法律服务优选地和珠江口西岸重要的商事争议解决枢纽节点。

B

江门布局

逐步构建涉外法律服务的“四梁八柱”

“过去,对于外资和外贸企业来说,遇到涉外法律问题第一反应往往是去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寻找专业机构帮忙。”五邑公证处主任郝炼表示,现在情况不同了,在江门就能“一站式”解决。

“不用漂洋过海,人在美国,只用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手续,真的很便利。”旅居美国纽约的谭女士在结束跨国远程视频公证程序后,连连赞叹祖国的便民服务。2023年3月,谭女士在江门开平认购了一处房产,但身处美国不便办理购房手续。五邑公证处了解情况后,主动为谭女士联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预约好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办理日期,最终于北京时间3月24日20时30分与驻纽约总领事馆视频连线,为谭女士办理了委托公证手续。

这一贴心“跨海服务”,源自我市在2022年精心打造的江门市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里通过引进在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199个国际城市布点的盈科律师事务所,开辟涉外法律服务专区,深化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试点,并上线“江门智慧司法”“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地图”微信小程序,实现涉侨法律服务“一门式”办理。截至2025年3月,江门市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累计办理法律咨询4714宗、法律援助1438件、公证17438件,其中涉外公证9714件。

日益增长的数据,显示出迫切的市场需求。

作为广东省制造业强市,江门产业规模大、体系全,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的门类,各类市场主体以及产业升级对专业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侨都,从江门走出去的530万多华侨华人遍布145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

可以说,发展涉外法律服务,江门有条件、有优势、有必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门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布局,通过积极打造实体平台、“云”端平台和服务队伍,逐步构建起涉外法律服务的“四梁八柱”,以更高质量的法治保障,护航侨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谈及落户江门的原因,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助理、江门中心(江门仲裁委员会)主任黄郭勇表示,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这里迎来了“大桥经济”历史机遇,可以更好地为华侨华人及湾区西岸市场主体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国际仲裁服务。

目前,江门依托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建成中国(深圳)证券期货仲裁中心江门联络处、深国仲江门中心金融工作部以及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三大争议解决平台,全力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仲裁新高地。截至2025年3月21日,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累计办理案件1276宗,标的总额106.02亿元人民币,首创“华侨调解+国际仲裁+司法确认”模式,其中一宗涉外仲裁案件获江门中院开具协助仲裁调查令,这是全国地级市首例仲裁机构获人民法院开具协助仲裁调查令的案件。

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细数起来,短短5年间,四大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平台相继落户,优质法治资源不断聚集江门,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的所在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从5年前就开始布局建设法务集聚区。如今,沿江海区金瓯路自西向东而行,在江海法治广场一公里半径内,形成了集立法意见征集、普法宣传、商事仲裁、司法保护、维权援助、行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务集聚区。

坚持走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江海区法务集聚区最近两年迎来皇家永利新伙伴,大中型律所、律师数量等几乎“翻了一番”。例如去年进驻的广东弘新君睿律师事务所,不仅在知识产权领域深耕多年,还专门聘请薛冯邝岑律师行萧文豪律师担任涉外法律业务顾问,开拓多元化跨境法律业务。落户江门不到一年,该律所主任何文慧已感受到,在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变得更加易于获得和理解。她期望江门能在现有的法治建设基础上,持续推动涉外制度供给,为中企“走出去”、外企“引进来”保驾护航。

C

综合施策

探索独具侨乡特色的涉外法治建设路径

面对国际摩擦、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江门今年聚焦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打出“组合拳”,探索独具侨乡特色的涉外法治建设路径。

——以优质平台为牵引,谱写海事仲裁服务新篇。

出海做生意,遭遇风浪无法避免。很多企业反映,境外维权难,主要难在官司难打、耗时长。

作为国内仲裁领域的佼佼者,深圳国际仲裁院凭借丰富的海事仲裁经验、国际化的仲裁员团队,能为众多企业提供高效、公正的争议解决服务。

目前,江门正以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谱写海事仲裁服务新篇。

3月26日,江门举办了“汇聚高质量涉外法律服务 护航侨乡高水平对外开放”主题分享会。会上,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高级法律顾问、江门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李一鸣深入剖析了海事纠纷的特点以及在江门发展海事仲裁服务的优势。他认为,江门依托海洋资源与外向型经贸发展历史及区位优势,在深圳国际仲裁院的助力下,将进一步提升海事仲裁服务能级,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天,江门市调解协会还与澳门国际葡语市场企业家商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江门针对葡语国家、东盟、太平洋岛国等重点地区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布局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以技术攻关为利刃,为涉外法治插上科技翅膀。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正持续赋能千行百业。涉外法律如何用好“大数据”“硬科技”?

作为江门市首位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江门市律师协会涉外委主任曾莉指出,当前,AI合同审查等技术普及率超60%,跨境仲裁线上化率突破50%,这些技术极大提升了涉外法律服务效率。她建议,江门要坚持数字化引领,引入先进技术升级“侨都智慧法务平台”,集成AI法律助手等功能,为涉外法律服务注入科技动力。

——以人才培育为动能,为涉外法治注入源头活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持续加速推进,湾区城市间的“软联通”正日益深化,江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试点城市之一。

立足湾区,我市制定了《江门市加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措施》,成立市涉外法律人才库、市律协涉外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市律协涉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全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资源的统筹和培育。

目前,江门有1名律师入选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35名律师入选省律协涉外律师人才库,1家律师事务所入选省律协涉外律师事务所库,初步打造了一支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的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队伍。

2023年3月,澳门律师冯美莲成为第二位获准在江门市执业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同年被聘请为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聘用的调解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后,我接到了许多皇家永利澳门跨境诉讼的法律咨询,我能感受到,江门给予了律师很大的舞台。”冯美莲说。

同时,江门依托高校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去年,暨南大学与五邑大学共建“暨南大学侨务与法治研究中心五邑大学分中心”。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傅蓉介绍,2025年,该校将依托此平台,联合江门其他涉外法治业务部门打造涉外法治案例库,搜集江门企业涉外法律纠纷及侨胞权益保护案例,形成系统案例集,为学术研究和法律问题解决提供资源。

五邑大学还计划成立涉外法治产业学院,邀请港澳律师、海外侨领组建导师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组建地方特色的“涉外法治+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实验班,面向英语专业及其他英语基础扎实的非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法学(涉外法治)辅修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他山之石

深圳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

打造国际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在前海已有的法治发展基础上,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通过系列创新举措,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法律服务高地。

截至2025年2月,前海已汇聚包括6家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1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在内的249家法律机构,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集聚生态。

同时,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国际商事法庭入驻前海,全国首座国际仲裁大厦的落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和ADR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以及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等国际组织及知名仲裁机构相继入驻。如今,前海已聚集1500余名仲裁员,覆盖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仲裁员占比36.78%。

在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前海管理局定期举办各类法律论坛、研讨会等活动,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同时,提供人才补贴、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政策支持,为法律人才提供执业便利。多措并举下,前海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高端法务人才,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此外,前海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华语律师大会,邀请全球华语律师、行业精英齐聚一堂,深入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该大会已成为前海涉外法律领域的亮丽名片,进一步提升了前海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声音

五邑大学江门市地方立法研究院院长韩光军:

建设具有侨都特色

的涉外法律服务区

全国各地的法务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区建设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必须紧扣“侨”资源。

江门在涉外法律服务和华侨华人权益保障方面既具有先天优势,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区建设走出“中国侨都”特色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一方面,涉外法律服务区建设要立足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要求,针对特定海外地区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例如,可充分挖掘江门在拉美地区国家,特别是委内瑞拉、秘鲁的华侨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涉外法律服务对接,细化涉侨法律服务,满足华侨华人多样化的涉外法律需求,提供投资、移民留学、婚姻家庭等专项法律服务。

另一方面,江门应当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积极探索与港澳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合作路径,如共享法律资源、联合培养法律人才等,切实提升江门的涉侨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为海外侨胞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曾莉:

“侨资+法律”要形成闭环生态

江门海外华侨华人数量众多,外资企业集聚,涉外法律需求潜力巨大。如何充分挖掘这一优势?

江门要积极整合资源,建立“江门企业出海服务中心”,融合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力量,提供“一站式”服务,搭建海内外法律互联互通平台,形成“侨资+法律”闭环生态。同时,依托侨乡文化,打造“华侨权益保护”及“企业出海护航”特色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业务拓展方面,江门虽已设立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但涉外业务以公证为主,涉外律师服务格局尚未形成。对此,建议联合多部门加大宣传,发挥本地涉外律师作用,促进供需对接。

如今,面对国内多个法务集聚区的竞争,江门可以以涉侨法律服务为核心进行差异化定位,覆盖东南亚、葡语国家等华侨聚集地区,填补广深在该领域的空白。同时,与广州、深圳形成“前端争议解决+后端侨务服务”协同模式,并联合侨团、侨媒打造“侨乡法治论坛”,提升品牌辨识度。

此外,江门可以积极推动生态构建与人才储备,联合本地高校开设涉外法治课程,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