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邑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不断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 公共服务与经济社会水平同步发展

发布日期:2018-12-25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40年来,广东公共服务与经济社会水平同步发展,不断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质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教育??

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以后粤东西北地区的学生,在家门口也能读好大学了”!11月13日,广东高等教育新一轮大发展——“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名单公布。此次扩大了建设范围,纳入全省41所本科高校,更注重粤东西北高校和特色高校的均衡发展。

恢复高考是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41年前的冬天,广东53.02万名考生涌进了关闭11年的高考考场,渴望通过公平选拔进入高校,改变人生命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重视教育发展,逐渐扭转了教育发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基础“底子薄”的局面,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1996年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7%;2001年,率先探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2008年,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比全国提早半年实现全覆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让广东教育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从教40余年的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感慨地说。

与此同时,广东高等教育也借改革开放春风冒出新芽。上个世纪80年代,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肇庆学院、惠州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等14所地方高校相继创办或合并成立。

2004年9月,广州大学城正式开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首批4万多名师生进驻,随着办学空间的扩展、招生人数的扩增,1998年至2015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1%增长到33%,一本院校录取率超过10%,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效显著。

2015年4月,广东先后遴选7所高校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18个学科作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5所高校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以“双高”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在全国下了一步“先手棋”。今年11月16日最新出炉的全球学术水平及影响力评价指标ESI显示,广东共有15所高校的69个学科入围全球前1%,比2015年1月增加34个,3年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实现数量倍增。

医疗??

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治病花了约33万元,我只需要自费1万多。”不久前,惠州患者陈先生亲身感受了广东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利好。他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自己支付的费用只有1.5万元。这是广东医疗卫生事业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缩影。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40年来,广东人均预期寿命、医疗服务水平等均显著提升,医保体系日臻成熟,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广东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探索多个“率先”,让老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好处。

1992年深圳率先在全国打破原有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拉开了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根本性改革的序幕。2009年,广东再次在全国率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现在,大病保险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5市完成城镇职工和居民一体化改革。未来,广东还将实现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居民在省内的医保结算将更加快捷便利。

另一个“率先”是成功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向公益回归。随着2012年深圳市67家公立医院、569家社康中心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费用,广东在全国率先取消药品加成,成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历史性一步。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取消药品加成的试点改革。2017年7月,广东全省综合医改全面启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今年底前,广东还将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

一组数据串起40年变迁:1978年,我省医院及卫生院仅1968家,床位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万人;2017年底,医疗卫生机构约5万家,其中基层医疗机构47071个,门诊总诊疗人次达8.4亿人次,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41张。

交通??

全省形成“一日生活圈”

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现居中山的澳门籍旅客王先生第一个通关、最先登上穿梭巴士,他骄傲地说:“粤港澳一小时通行不再遥远!”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最早迈出了交通改革创新的步伐,40年来,广东交通运输行业成为开放最早、收获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更切实便利了人民群众的出行。

现在,从广州出发到珠三角的任何一座城市,车程都不超过3个小时。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交通极其不便。当时,从广州到深圳当天不能来回。从广州到中山150公里,开车竟要七八个小时,途中还要经过4个渡口。

据统计,1978年全省通车里程5.22万公里,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一、二级高等级公路。水网密布的珠三角因为没有路,各城市甚至城市内都靠渡船通车。上世纪90年代初起,广东进入高速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2004年,广东实现了地级以上市全部通高速,2005年,广东与陆路相邻各省都通了高速公路。至2010年底,全省形成“一日生活圈”。截至201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约21.96万公里。其中今年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有望突破9000公里,连续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稳居全国第一。

公路架起来,铁路也实现大飞跃。1978年,广东省仅有铁路营业里程1003公里,铁路密度仅0.56公里/百平方公里。40年间,铁路营业里程增加了4.5倍,高速铁路更成为近10年铁路发展的一大亮点。当前,除河源、梅州外,全省19个地级市已通高铁,基本形成了以广州、深圳枢纽为中心,连通粤东西北和辐射中南、华东、西南地区的路网格局。广东始发高铁可直达全国20个省份,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出发,最多10余小时就可以穿越大半个中国。

社保??

2020年力争基本社保覆盖率达98%

最近,截瘫多年的叶建华成了康复治疗义工。他曾因工伤导致截瘫,得到省工伤保险救助。“所有医疗和护理费由社保基金来出,每个月还能拿到补助。社保改变了我的人生!”他说。

在广东,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努力全面建成,经过多年探索,我省五大险种累计参保2.75亿人次,基金累计结余1.14万亿元,社保卡累计持卡人数9916万人,常住人口持卡率93.3%,均居全国首位。

云浮郁南县的梁先生谈起社保的好处,也是喜上眉梢。“以往种粮直补等惠农补贴发放,一项一个存折,难以保管,又使用不便。而且领钱还得到镇里或县里。”他说,现在有了社保“一卡通”,到村头助农取款点就可领取各项惠民补贴了。

2017年,除满足挂号就医、金融支付等多种需求之外,广东各地人社部门积极整合社保卡在政府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政府惠农资金拨付等工作,真正实现社保“一卡通”,多项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去年,广东实施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累计调拨基金129.8亿元,完全弥补近100亿元的缺口,确保企业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效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粤东西北部分地市养老金支付难等问题。改革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将不断提高参保率和缴费率,探索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做好与全国统筹顺畅衔接。

推动实现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也是一大重点。广东省内异地就医上线医疗机构445家,累计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近80万人次,跨省异地就医上线225家医疗机构,较好地解决了参保人省内异地就医“垫支”“跑腿”难题。

此外,广东还全面推进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病种数不少于1000个;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下一步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2022年,广东要实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98%以上。

■案例

贴心 让“新广东人”获得更优质的教育

“比起老家的学校,这里的学习风气更好,还有我最喜欢的外教课!”在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随父母从湖北老家来到深圳的胡智铭就读八年级。他在这所省一级的民办学校就读3年来,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掌握了二胡、网球等体艺技能。

作为全国外来务工人口输入大省,解决随迁子女入学是广东推进教育均衡的重大课题。截至2017年底,广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1298万人,其中随迁子女为446.09万人,占比1/3,广东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约占全国的31.98%。

为此,多年来广东发挥市场经济优势,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增加大量优质学位供给。1983年,我省试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一座座中小学校在各地拔地而起。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鼓励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多种力量相结合的办学体制,逐渐成为民办教育的第一大省。

2017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不含培训机构)1.52万所,占学校总数的45.15%,在校生692.8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1.2%,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现在各地正在进一步创新探索,让“新广东人”获得更优质的教育。在广州,今年首次实施“租购同权”政策,使孩子们顺利入读家门口的学校;在深圳,不断提高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标准,直接打入家长的银行账户,减轻普通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东莞、中山等地市,“积分入学”政策不断完善,进一步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

放心 让家门口看病成为居民第一选择

“过去这只是一家卫生院,现在竟能做肿瘤切除手术了。”2017年,家住珠海市高新区金鼎的朱女士在家门口的卫生院确诊病情后,选择了在家门口做手术。

随着近几年广东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过去基层患者就医“舍近求远”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

1990年,全省1584所乡镇卫生院中有1284所是危房;山区县乡镇卫生院有一半以上都依靠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老三样”诊病;全省乡镇卫生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生只占8.5%,全省近半数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外科手术。

这一年,广东提出“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计划,开启了对基层医疗的持续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广东基层医疗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2016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建设卫生强省,明确从2016年至2018年,省财政统筹安排112亿元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2017年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大会进一步提出,2019年,广东要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补短板”任务,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2017—2019年,广东各级财政将投入500亿元,实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推动基层服务能力实现根本性提升。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消除医疗资源在城乡、区域和人群的差别,让家门口看病成为居民信赖的第一选择。”

舒心 粤东粤西粤北路通财通

9月26日,云(浮)湛(江)高速新阳二期正式开通,至此,云湛高速全线开通,从广州往返粤西可节省半小时车程,成为连接粤西与珠三角之间的重要“链条”。湛江市民陈先生体会很深:“以往走广湛线去深圳谈生意,遇上堵车需要近12个小时,现在只要5个小时就到了,路通财通!”

有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GDP增加3元。如何破解粤东西北发展问题,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是关键。

据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茂名市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翻番,粤北5市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均超过50%,外通内连、协调均衡的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基本形成。

目前,为了彻底补齐粤东西北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短板,规划好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省交通运输厅计划到2020年底,力争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000公里(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5300公里),2030年达到13500公里。同时在沿海区域全面启建“串珠成链”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连接14个地市、38个县(区)、164个乡镇(街道)、15个产业园区、20个滨海新区,串接7个滨海旅游组团,辐射72个A级以上滨海旅游景区……全面支撑起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暖心 养老保险逐年提高最低标准

惠州市惠东县白花镇长沥村村民杨环今年81岁,是村里的五保户。2017年,因为肺心病进了5次医院。“住院的钱医保可以报销,剩下的费用政府也都出了,我们没什么负担。”杨环的侄子杨玉良说。

在惠州,对城乡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困难群体,按照最低缴费档次标准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并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对其他特困群体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助。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逐渐减少。

实际上,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更有保障。10月18日,省人社厅公布从2018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48元。全省各地从10月起按新标准发放,并补发1—9月调整提高的差额部分。

广东从2013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人群全覆盖,目前,全省参保人数2626万。也是从2013年起,我省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并列入每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重点工作。

经连续六年调整,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今年的148元,共增加93元,增长169.1%;今年调整后,比2017年增加28元,增长23.3%,增加额和增长幅度均为历年最高,将惠及全省约960万60周岁以上城乡老年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分担。

●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