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邑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爱国爱乡率先垂范 心系桑梓造福社会——侨乡人民追忆一代乡彦黄球先生

发布日期:2018-01-07 浏览量:

黄球先生。

黄球先生与新会华侨中学学生交谈。 图片由新会侨刊提供


2017年12月30日早上7时许,新会人民医院ICU重症病房内,气氛沉重,香港知名实业家、香港兴业财务转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知名慈善家、江门市荣誉市民、新会荣誉市民、新会区政协名誉主席、香港五邑工商总会名誉会长黄球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7岁。

噩耗传来,全市各界沉痛悼念,新会区人民政府向黄球先生家族全体成员和亲友发去唁电,电文称:惊闻新会荣誉市民、香港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黄球先生与世长辞,谨致以深切哀悼!黄球先生爱国爱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和造福桑梓的业绩,将永远为家乡人民所赞颂和敬仰。我们为失去一位正直、慈爱、善良的乡亲而无限悲痛!

1月7日,新会区将在新会殡仪馆为黄球先生举办追悼活动,追思悼念尊敬的黄球先生,向这位大慈善家表示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黄球先生1921年出生于江门新会会城环溪乡(今城郊村)大端里,是土生土长的新会人,他自幼刻苦耐劳,有抱负,17岁时赴香港创业,历尽艰辛,成为香港知名实业家。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黄球先生更深刻体会到责任两字的重量,他始终心系家乡,多年来坚持支持家乡建设,关心家乡睦邻,热心捐建慈善事业,捐款总数超1亿元。为了表彰他的高功盛德,新会人民政府授予他“新会市荣誉市民”称号,并向他颁发了“振兴新会贡献奖”的“金钥匙”。1993年,黄球先生分别被授予“江门市荣誉市民”和“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08年被授予“南粤慈善人物奖”和“江门市侨联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授予“江门慈善家”称号。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张奕维 通讯员 徐锡琨

爱国爱乡

视家乡建设为己任

黄球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新会会城人,小时候,黄球的家境并不好,他的祖父、父亲均无固定职业,以干杂工为生。因为贫困的家庭环境,黄球更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勤奋用工,虽然最后因无法缴纳学费而中途辍学了,但勤恳、肯干、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质早已烙印在黄球心中。

后来,还是少年的黄球辗转到香港谋生,从底层工作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历尽艰难,创业成功。早在香港安定下来的黄球始终心系家乡,把家乡建设视为己任,总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家国发展为先。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尽管祖国的大门打开了,但不少海外赤子仍然抱持着观望态度。黄球是最早听从祖国召唤的海外乡亲之一,而他的引领示范作用,就象一朵艳丽的报春花,引来祖国发展春色满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以及广东省的领导希望广州建一间五星级新酒店,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发展。新会乡亲、香港知名人士利铭泽先生伉俪应邀赴京,受到邓小平接见,深受鼓舞,欣然答应回港筹措。黄球先生是利铭泽先生的老朋友,也是他首先鼎力支持利铭泽的决定。两位先生一同邀集28位香港知名人士共同投资兴建广州花园酒店,其中黄球与几位大股东各出资1050万港元。1983年,利铭泽逝世,董事会的工作重担便落在黄球肩上,为了建好广州花园酒店,黄球奔波粤港两地,深入工地了解工程情况,帮助解决许多困难。花园酒店终于在1985年建成,该酒店也被誉为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中外合作的典范。

黄球先生爱国爱乡、兴教助学的感人事迹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家乡人都为有这么一位仁者风范的乡彦感到骄傲和自豪。自1979年捐建新会城郊学校以来,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一直没有停止过。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每一次助教兴学活动,每一回扶贫济困善举,黄球总会带着夫人、儿女、孙辈等家人参加,有的慈善捐赠就是用家族名义,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样做为的是让家人感受为善最乐的氛围和境界。

黄球先生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形成了黄家的良好家风,如今,儿孙辈们也已把黄家的良好家风传承和发扬光大。黄球的儿子黄松深被江门市授予第八批“荣誉市民”称号。已经是香港大律师的黄美深是黄球的小女儿,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参与了众多的慈善公益活动,耳濡目染,影响深刻。黄美深曾感慨:“我觉得爸爸很有远见,帮助好多地方建设幼儿园,使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好的环境,受到好的教育。”此外,黄球的孙子黄德豪也事业有成,欣然走上了慈善公益的行列,热心捐款助学。

兴教助学

带头筹办五邑大学

由于出身寒微,黄球幼年时失去了求学机会,因此对知识的价值有着特别深刻的认识,他对于兴教助学可谓情有独钟。1979年,离乡近40年的黄球先生再次踏足家乡的热土,他当时就认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他首先出巨资在家乡兴建环城城郊小学和城郊中学,自此,黄球一次又一次回到家乡,兴教助学的善举办了一件又一件。

在新会华侨中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较为集中地看到黄球对兴教助学的炽热倾情和不倦追求。1981年黄球欣然出任新会华侨中学第三届董事长。此时的新会华侨中学百废待兴,黄球先生迎难而上,为这间学校的发展费尽了心血。学生宿舍、游泳池、新校舍、体育馆等项目都是在他的主持、奔波下建成的。为了表彰黄球爱国爱乡的精神和事迹,政府在校园内树立了黄球的半身铜像。如茵的绿草与绚丽的鲜花簇拥着铜像,彰显了黄球对教育的一片丹心和对后代的深情厚爱。

黄球先生带头筹办五邑大学,也值得大书特书。1983年9月,他应邀回来参加五邑两阳首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会上他参与倡议筹建五邑大学。1984年,时任江门市委书记黎子流一行从澳门到香港,在美丽华酒店顶层招待五邑侨港乡亲,宣传筹办五邑大学。正当大家尚在观望考虑时,黄球先生带头响应,并立即写了支票给予兑现。香港成立“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响应筹建五邑大学委员会”,黄球先生担任副主任,他多方引荐发动,成效卓著。在五邑大学筹建新会楼时,他又起到关键作用。此外,他还设立黄球师范生奖学金等。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黄球先生兴教助学又何止新会华侨中学以及五邑大学。他热心教育的捐赠遍及新会、江门、广州和粤北等地。主要受益单位还有家乡的实验、城郊、都会、大洞幼儿园;城郊、大洞、三村、围垦学校;会城华侨中学、新会第一中学、冈州中学、环城职业中学;新会师范学校、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五邑大学、江门第一中学、江门教育基金会、广州教育基金会、粤北连县民族中学……黄球先生曾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我只是想要起到示范和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带头倡议,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发动皇家永利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回来捐资办学,集腋成裘,大大改善家乡的教学环境,造福桑梓。

扶贫助困

热心捐助温暖人心

人生最后一段路程,黄球先生是在新会人民医院走过,其实,他与新会人民医院的建设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新会人民医院中的“侨”元素可以说遍布各处,医院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以捐赠者或其家人命名的建筑物,其中,黄球先生可以说是代表人物。几十年来,他先后捐资建设新会人民医院喜明楼、住院部、急救中心大楼、院门诊惠民楼和捐赠眼科医疗设备,共计350多万元。1995年11月被新会人民政府聘为新会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2003年起,黄球、霍宗杰、梁华济、莫耀强四位名誉院长与多位乡贤先后捐资设立了“贫困患者医疗扶助基金”,每年为经济困难的低保病人、外来务工者提供医疗费用援助,这些项目造福了很多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黄球先生经常强调,捐赠“不求奢华、但求实用”。新会人民医院院长李锦荣表示,“黄球先生走得安详,他的逝世我们感到沉痛和遗憾,我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人。但是我们相信,黄球先生的大爱精神必将延续下去,将会影响皇家永利人接过‘慈善接力棒’。黄球先生的爱国爱乡、热心造福桑梓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行,他是我们永远的名誉院长,我们将铭记黄球先生对新会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并继续努力,使‘捐者开心、受者实惠’,让这份大爱影响更广泛,实实在在帮助皇家永利有需要的人。”

黄球在香港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自身就是从社会底层打拼出来的,因此他更关注贫困群众,在扶贫助困方面,黄球先生不遗余力,温暖人心。

黄球先生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建设,更关心贫困学生。每年,黄球先生及其家族都积极参与家乡慈善公益活动,捐资助学,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难题,圆了他们的大学梦。2009年,五邑慈善会成立,为江门市慈善事业增添了新的动力,黄球先生就是慈善会成员之一,更努力发动皇家永利人参与到慈善会活动中,他积极捐助资金,以帮助家乡困难家庭和困难学生。在此前,黄球先生伉俪联合马观适先生伉俪,连续五年资助新会区550名学生圆梦。在他们的支持下,新会区还成功开展“关爱女孩”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他还常常勉励莘莘学子以及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勤、德”教育,“健体第一,品德至上,学问之功,贵乎勤奋”是他对新会教育事业发展的寄语。

同时,2007年开始,黄球先生家族就开始捐款举办博爱敬老送温暖活动,到2017年,已经整整坚持十年时间。每一年,黄球先生都会以家族名义捐资约40万元,对会城地区以及乡镇的低保、五保、病残困难群众进行慰问,每户发放慰问金以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黄球先生还会趁此机会邀请江门市粤剧团在新会人民会堂表演粤剧,一连两天邀请会城街道的老人代表到场观看。黄球先生总喜欢和大家打成一片,一起聊天话家常,活动成为了一年一度的欢乐聚会。

【声音】

五邑大学原校长助理冯荣兆:

黄球先生逝世是家乡人民的极大损失

昨日,五邑大学原校长助理、原筹建办公室主任冯荣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黄球先生是五邑大学筹建成功不可或缺的人,他也是促进学校建成的主力军之一,他的逝世,是五邑大学的极大损失,也是家乡人民的极大损失。

1983年9月,黄球应邀回来参加五邑两阳首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会上他便参与倡议筹建五邑大学。“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钱没有,经济还很落后,江门怎么办大学?”冯荣兆提到,当时就有人说办个拖拉机训练班可以,办大学肯定不行,但是黄球坚定可以办大学的决心。

面对资金紧张等各种问题,1984年,江门市委、市政府领导在美丽华酒店与五邑籍乡亲见面,宣传筹办五邑大学。“当时很多乡亲就觉得不可行,会议开到一半就有人开始离开。“冯荣兆表示,当时黄球先生就第一个站了起来,说支持江门建设五邑大学,并立即写了支票给予兑现。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站,五邑大学的建设就有了众多的华侨支持。同时,黄球还在香港参与建立“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响应筹建五邑大学委员会”,引荐发动侨胞参与。经过黄球先生等人的努力,共筹集资金逾千万港元,极大地支持了五邑大学的创建工作。

在五邑大学成立后,黄球先生也一直不忘学校的发展,在五邑大学筹建新会楼时,黄球便超额完成筹款任务。在开平籍旅港乡亲利国伟主持成立五邑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时,黄球又带头响应,捐款100万元,并担任董事会副主席。五邑大学成立十周年时,伍舜德先生倡议建“十友楼”(国际会议中心),黄球先生又坚定支持,捐款100万港元。此外,他还设立了黄球师范生奖学金等助学奖。

“黄球先生一直都在关注学校的发展,只要学校有什么需求,黄球先生都立马给予帮助。”冯荣兆表示,黄球不求名不求利,就是简简单单想让大学办好,2009—2010年,黄球又捐资17万港元装修学校香港办事处和支持行政大楼建设等。“2010年的一天,黄球到五邑大学参观,学校提议在新会楼前建一座凉亭,他当场就允诺,并拿出了10万元用于耀寰亭的建设。”冯荣兆表示,同年黄球先生还拿出了20万元用于五邑大学的教育事业发展。

冯荣兆表示,黄球是当之无愧慈善家,只要是五邑大学的事情,他就出来响应。“黄球先生的爱乡爱校精神很突出,他的去世,让人悲痛,他的离开,是五邑大学的极大损失,也是家乡人民的极大损失。”冯荣兆说。(江门日报记者/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