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10 浏览量:
开发集知识科普、景观欣赏、实践互动于一体的研学课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研发智能养老机器人,双语宣传推广陈皮文化、讲好茶坑故事……2024年暑期,五邑大学共组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350+支,3700+名师生参与已结对213支,结对率超60%。其中,有195支邑大学子实践队伍深入五邑大地乡村基层,将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地方建设,做到地方所需、学院擅长、学生可为。
在这期间,他们聚焦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县域科技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保育、古建筑活化、乡村公共服务、决策咨询等十个服务领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五邑大学“邑喀携手,同心筑梦”突击队
团队来自经济管理学院,他们在暑假期间前往新疆喀什市阿瓦提乡,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村委会、学校,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开展了国旗下的宣讲、法治宣讲、民族团结联谊、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优秀侨文化宣讲、博物馆参观学习、夜校义教等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当地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普通话水平,促进了不同民族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搭建粤疆两地的友谊桥梁。
同时,团队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当地村民提供电商直播培训,设计藏红花、雪菊、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包装,帮助村民搭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五邑大学“邑往恩平 创意歇马”突击队
团队来自经济管理学院,他们优化打造集知识科普、景观欣赏、实践互动于一体的研学课程,深入挖掘歇马举人村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家风文化,并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对励学文化进行推广宣传,包括剧本杀设计、研学课程开发以及明信片、徽章、衣服等文创产品设计。
其中,在设计剧本杀游戏时,团队将歇马举人村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设计出一款适合中小学生年龄段孩子们的沉浸式游戏;开发研学课程时,团队成员整理融入歇马举人村的历史文化、家风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的研学课程,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目前该套课程设计已投入到市场中。
另外,团队成员还通过新媒体手段,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宣传短视频,制作公众号推文、线下海报设计等,吸引游客前往歇马村游玩,为当地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据介绍,该团队以歇马研学课程开发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也助推了歇马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与“2023年度广东乡村研学目的地TOP10”。
五邑大学侨蕴“冯”情突击队
团队来自土木建筑学院,他们为了帮助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突破在乡村规划、文旅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先后前往昌梅村开展实地调研10余次,走访参观了冯如故居、冯如文史馆、恩平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冯如纪念中学和泉林UFO飞行主题馆等地,并走进大街小巷采访当地村民和游客上百人,组织线上线下汇报交流会10余次,深入了解昌梅村整体乡村风貌、农房、道路、基础设施等情况。
一是立足当地资源,打造文旅路线。团队持续深化广东省“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获奖成果,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初步完成昌梅村冯如文化特色文旅规划图,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二是传承冯如文化,赋能文化振兴。团队结合前期调研成果,精心制作系列推文,并将冯如故事及采访点滴制作成微视频,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其中,《躬行实践探故里,“冯”蕴“侨”情系传承》微视频荣获广东省侨乡文化微视频大赛二等奖。
三是立足文创产品,打造文化IP。团队设计冯如文化周边文创,例如飞机模型拼图、海报、礼品套装盒、米袋以及帆布袋等,衍生侨都文创品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四是探索数字昌梅,推动多元化发展。团队将航拍技术、3D建模、互动体验设计等前沿技术综合运用,以数字化方式展现冯如先生故里——昌梅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
五邑大学香水柠檬突击队
团队来自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他们致力于香水柠檬及其副产物的深加工和产业链建设,助力结对对象完善和提升现有产品开发的技术水平,助力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发展。
在与恩平市粤冠柠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的技术交流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到香水柠檬的发源、种植地区和种植规模、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加工和价值链开发以及香水柠檬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情况。
面对当地香水柠檬产业发展瓶颈,团队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设计了解决方案,即对香水柠檬副产品(如叶子)和难以直接利用的次级果、黄果等设计了深加工方案,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进一步提高香水柠檬种植产业的市场价值。目前,团队已完成多次调研、论证方案签订、精油提取实验、柠檬精油成分分析、抗成蚊活性测试及香水柠檬酵素预制作等关键步骤。
接下来,团队计划继续开发绿色、安全的多功能性杀菌、抗蚊类公共卫生产品以及抗氧化、助眠等功效的柠檬酵素复配产品,推动香水柠檬种植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五邑大学“邑簕先锋”突击队
来自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实践团队走访了恩平市簕菜产业基地园,针对药用植物簕菜的保护、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展开一系列探索研究。
在产业园中,团队观察种植地不同簕菜品种的表型性状,同时探索是否存在野生簕菜,建立了种苗繁育基地,对不同簕菜种苗进行编号、划分,并带回了几株不同性状的簕菜,进行实验室培养,研究保护簕菜的种质资源。同时,团队还参观了簕菜茶厂,听茶厂厂长讲述他的经验及想法,为簕菜的开发利用收集了宝贵的思路和想法。据介绍,簕菜有安神、消炎、美容等功效,可制作成簕菜茶、簕菜奶茶以及簕菜肥皂等等,未来发展前景巨大,团队在参观完簕菜茶厂生产簕菜茶的流水线后,决定往产品包装设计和拓宽销售渠道的方向努力,希望能进一步推动簕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邑大学国资筑侨宣讲团突击队
学生资助工作是教育乡村振兴的核心,关乎教育公平、精准扶贫和共享发展。来自文学院的“国资筑侨”宣讲团是一支具有“传承性”的队伍,团队自2022年起便聚焦梦想起航、资助护航,以“精准资助,励志强能”为核心任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忧入校、安心求学”。
暑假期间,团队以“侨”为纽带,遵循“3x3”运作模式,深入恩平市沙湖镇,针对性开展法律科普、侨乡非遗文化科普、AI赋能传统文化三项资助政策宣讲服务主题活动,并通过社区街道、学校等渠道开展“点线面”宣传方式,向侨乡学子和家长传达了“确保每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辍学”的理念,加深他们对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促进教育公平、资源平衡和乡村振兴。
该项目已获得2项国家级大创、1项校级大创支持,真正尝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回馈社会、回馈乡土,助力乡村振兴。
五邑大学“‘邑’起探乡”突击队
为了丰富乡村孩童的暑假生活,减轻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在学习、游戏中快乐成长,“邑”起探乡团队与恩平市恩城南联村村委会合作,开展了“多彩课堂”文明实践活动。
团队系由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组成的支教团队,他们成员聚焦社会热点,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关怀,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将艺术的魅力、科技的严谨以及其他学科的精彩融入支教教学之中。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的同时,他们也传递了社会温暖与爱,为孩子们点亮求知的明灯,为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
五邑大学“踏恩州之旅,觅时代新征程”突击队
该团队成员来自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及土木建筑学院,由三位指导老师及十名本科生组成,他们跨学科、跨学院组队,在暑期实践中结合建筑学专业优势、理工学科背景,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恩平市大田镇完成城乡区域规划发展方案等工作。
坚持高标准规划与乡村建设相结合、村庄整治和村容美化相结合,大田镇的规划建设避免大拆大建,以尊重乡村现状、尊重农民意愿为主,绘画美丽乡村发展蓝图。通过走访,团队发现大田镇有多处交通不便路段,并了解到油铺村村民有出资修路的意愿。结合调研情况,团队设计了“游船”“烧烤”“焗鸡”等乡村旅游活动方案,建议联合周边村庄的民宿建设计划,打造“恩平一日游”旅游路线。
在与大田镇政府的沟通下,团队确定了以油铺村民宿设计为核心的方案,他们根据地貌与周边环境设计了概念图纸和概念方案书,为大田镇开展招商引资提供可行性参考。
五邑大学“法治服务”突击队
该团队来自政法学院,他们以提升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为目标,探索开展涉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在暑假期间深入恩平市沙湖镇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团队通过融入“三式”普法教育模式开展综合性教学课堂、以案说法、情景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中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他们还致力于提升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家校联动,共塑法治教育合力,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促进法治校园建设。
同时,团队还特别关注恩平当地的侨眷学生群体,针对外籍学生的特殊性,在普法教育引入相关法条的教育内容,通过法治教育让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探索构建国际视野下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
五邑大学“淘沙青年”突击队
该团队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江门市睦洲镇政府合作机构——宸晞自然研学院达成合作,宣传当地疍家民俗文化及特色农产品,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石板沙村构建“乡村旅游促振兴,党群共绘水乡图”的新图景。
实践期间,团队基于过往建模数据完成了石板沙村云游小程序的整体开发,多角度宣传石板沙村的文旅资源;亲身踏入石板沙村的藕塘进行挖藕体验及相关直播,为石板沙村设计莲藕农产品的宣传方案与亲子体验夏令营方案,力图为石板沙村的莲藕“增值”,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乡村、留给村民;开展爱心义卖、公益研学活动。
其中,爱心义卖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葵艺”为载体,通过“物品+体验”“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让爱心在传递中升温,让非遗在公益中传承;公益研学以石板沙特色三宝之一“黄沙蚬”为核心,主要围绕“探索植物朋友”“蚬蚬科普”“蚬摆DIY制作”三部分对青少年游客进行科普讲解。
五邑大学“邑熠生辉”突击队
团队来自轨道交通学院,他们深入鹤山市皇家永利:(龙口分馆)、青文村和霄南村,围绕“乡村教育振兴+文化遗产探索”的双轨并行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乡村教育振兴与文化探索研究。他们既关注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也重视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
实践期间,团队以公益课的形式,将文化、绿色、科技、轨道等领域的知识带到乡村地区,促进乡村公共服务发展,助力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他们精心设计课程,融合生动有趣的讲解、深入浅出的案例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乡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团队对鹤山霄南村这一独特的鲜卑族古村落,开展了文化遗产的深入探究。他们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访谈村民等方式,系统梳理了霄南村鲜卑族古村落的历史脉络、建筑风格、民俗习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保护与传承中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五邑大学“助鹤高飞”青年实践团突击队
团队来自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他们深入鹤山市陈山村,运用专业知识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开展大气、水土检测,针对水土的微塑料含量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报告。随后,他们与指导老师展开深度研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为建设“绿色陈山”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陈山村的非遗,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提炼陈山村的非遗元素,线上设计了地方形象文创产品,包括冰箱贴、书签等;另一方面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实践课堂,带领小朋友们利用空瓶子制作鱼灯,让他们感受废物利用的魅力,并系统地为他们普及环保知识,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践行环保行动。
团队期待未来能参与到陈山村的振兴发展中,将非遗传承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赋能陈山村非遗文旅发展事业。
五邑大学“水智先锋,邑绘睦洲”突击队
团队来自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对新会区睦洲镇工业园区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检测总磷、CODCr、氨氮等参数,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形成一份睦洲镇河道水质监测数据与治理建议报告,为当地治理管控水质、保障水质安全、评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团队实地走访睦州镇污水处理厂、调研5家重点企业,涉及工业造纸、金属制品行业、生活污水排放等,还走访了30多名养殖户农民等,对河道11个关键段落点采水、工业园区下水道抽样采水,采用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分析河道水质情况。
期间,他们还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当地村民和游客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营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五邑大学“邑心慧老”小分队
五邑大学“邑心慧老”小分队来自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他们前往新会区睦州镇互爱之家养老服务公司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项目,以优化乡村公共服务为主题,为乡镇养老提供智慧关怀服务。
项目开展期间,团队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他们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研,了解社会民众与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人员对智能养老设备、养老机构的看法与需求,多维度分析社会对养老行业发展的需求,形成调查研究报告,为改善乡镇养老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该团队还计划基于调研情况,针对老年智慧便捷服务、关怀陪伴、社交等生活、心理及社会需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研发集日常照顾和情感陪伴一体化的智能机器人。
随后,团队还与专业社工服务团队合作,为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提供非药物疗法,通过策划晨操、歌唱比赛、手工艺术、象棋等活动,锻炼老人团体合作能力与辨识能力。针对院内15名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团队安排一对一专门个案跟进服务,通过问题引导的手段缓解老人的认知障碍症状。
最后,在了解到院内老人与社会存在脱节等情况后,团队着力搭建老年社会支持网络,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智能设备使用教导活动与防范诈骗宣讲活动。
五邑大学“溯游计划”突击队
团队来自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他们与共青团江门市江海区委员会结对,并在学院党委和团区委的指导下,与江门市江海区大学生促进会合作,深入江海区社区调研青少年科普普及情况,结合实际问题“对症下药”。
团队从“助学、助残、普法”出发,追求“育人、筑梦、幸福”的目标效果,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支持和温暖。期间,团队充分利用五邑大学的师范资源,与社区建立沟通平台,打造了一个师范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他们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及时捕捉青少年科普的深度需求,让政策法规的科普真正走进青少年的世界。
今年,该团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多名成员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溯游计划”的内涵,在实践中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青少年科普与志愿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强化与江海区各个社区、学校及公益社会组织的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服务体系。
五邑大学“邑青筑渠”突击队
团队来自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他们以“文旅绚创淀红色,邑青赋能新渠”为主题,与罗定市罗平镇结对,以义教和调研为主要手段,挖掘、分析长岗坡的红色文旅、教育资源,深入了解长岗坡红色文旅资源发展状况。
为深入了解长岗坡的红色历史文化,团队前往罗平镇平垌村组织红色义教活动,对当地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主题教育,并通过筑渠情景再现、渡渠实地探索等方式,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长岗坡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深刻烙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
同时,团队还深入挖掘长岗坡精神内涵,塑造文化IP,助力当地文化建设,为长岗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五邑大学“邑龙同舟”突击队
团队来自土木建筑学院,他们结合详尽的文献资料整理与深入的实地调研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礼乐龙舟三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礼乐龙舟的复兴之道,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礼乐龙舟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了解礼乐龙舟文化,在开展实地调研前,团队先是开展资料搜索与馆藏资料查询,并与礼乐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了一个礼乐龙舟发展研讨会,为后续实地调研奠定理论基础。
随后,团队通过走访调研礼联龙舟基地、访谈数十位龙舟文化传承者等方式,深入挖掘礼乐龙舟背后的故事,记录下传承人口述的历史记忆、技艺传承与心路历程,深刻感受龙舟文化背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另外,团队还在礼乐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开展科普宣讲活动,热情地给幼儿园小朋友分享皇家永利礼乐龙舟的趣事,与他们共绘龙舟,让龙舟文化在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
五邑大学“双语话茶坑”突击队
团队来自外国语学院,他们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将新会茶坑村的陈皮文化、梁启超精神与侨乡文化整合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并以创新的双语多模态方式推向世界。
期间,团队深入茶坑村开展访谈交流,参观陈皮种植园、加工厂,并前往梁启超故居进行研学等。在梁启超故居,他们研读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事迹、家风家教、教学历程及学生事迹、乡治论思想、学术成就;在茶坑村,他们与村民深入交谈,了解陈皮的制作过程,感受新会陈皮历经近千年的历史传承,以及由此形成的内涵丰富、价值独特、影响深远的陈皮文化。用好“侨文化”资源,讲好茶坑故事,“双语话茶坑”突击队以陈皮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利用文化的力量反哺乡村经济,赋能侨乡高质量发展。
五邑大学“艺梦初心二队”突击队
团队来自艺术与设计学院,他们聚焦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关爱服务,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旨在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快乐健康成长。同时,他们还利用艺术媒介、艺术创造过程及儿童对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反馈,反思儿童在其中的能力发展、个性兴趣、内心关注点与冲突点等内容。
在此次的调研过程中,该团队了解到不少孩子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都抱有很高的期待,并且希望通过合理表达情绪的方式与父母、朋友更好地相处,但部分孩子因尚未掌握有效表达情感的能力,往往在与家长沟通时产生误解,进而触发争执,导致负面情绪在亲子间形成难以打破的循环。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团队着力引导增强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在情绪起伏时准确地表达内心感受,促进亲子间的互相理解。
对此,团队将艺术疗愈理论与儿童心理学相结合,引导他们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内心世界,也根据孩子们的情绪、行为等反映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予以必要的心理干预。他们还通过美育心理课程,提高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他们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五邑大学“筑梦航天”突击队
暑期实践中,来自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的“筑梦航天”突击队利用前沿的科普器材,设计了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实验项目,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团队相信,“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无限向往,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该团队设计了“航天梦启航,天文科普”夏令营,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课程活动,激发孩子们对航天及天文的兴趣与热情,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宇宙的大门,让他们在探索中收获知识、快乐和成长。团队负责人表示,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星际探索者,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仰望星空,追逐自己的梦想。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激发梦想”的宗旨,为皇家永利孩子带去科学的种子和梦想的翅膀。
五邑大学“葵心邑行”突击队
团队来自政法学院,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葵艺,并巧妙地将其与残障人士的就业需求相结合,为残障群体开辟出一条充满希望的就业新路径。
在“爱心车间”里,葵心邑行队为残障人士搭建了学习葵艺的平台,为残障员工量身打造一系列非遗葵艺体验学习课程,让参与者们在动手制作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平台上,残障人士通过培训和实操,逐步掌握葵艺制作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他们极大提升了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也让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当这些充满爱心与匠心的作品进入市场,在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下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收入时,更是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向经济独立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大门。
采写:南方+记者 黄烨倩 通讯员 江逸轩
图片:五邑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