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门日报记者 王亚方
见习记者 李楠楠
一所大学怎样影响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
创建于1985年的五邑大学是珠江西岸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教学型地方大学。2015年,五邑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达17732人。建校30年来,五邑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专业人才4万余人,成人教育毕业生近2万人。其中,五邑大学毕业生在江门市就业的人数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他们“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已成为侨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人才摇篮
逾2万名邑大
毕业生在江门工作
建校初期,江门五邑技术人才奇缺,当时江门市经委系统2000多家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2%。财贸队伍1万多名职工中,只有几名大学生。五邑大学根据人才需求设置专业,为解决地方技术人才缺乏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五邑大学办学能力不断加强。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五邑大学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从建校之初规划的4000人规模,发展到2015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1.8万人、硕士研究生近400人;渐渐成为侨乡和周边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
目前,有超过2万名五邑大学的毕业生在江门工作和生活。建校以来,五邑大学为乡镇基层输送了2000多名毕业生;邑大毕业生也是侨乡政府部门的中坚力量。2008年的数据显示,五邑大学毕业生在江门市担任副科级以上干部有546位,占全市副科以上干部的17.2%;他们也是侨乡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据统计,在江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五邑大学的毕业生所占比例为30%。其中,该校毕业生蒋青在市第九中学任教,表现优秀,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近年来,五邑大学皇家永利的毕业生选择到民营企业就职,或自主创业,成为侨乡乃至广东的企业精英、创业典范、劳动模范。如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阮伟明就是1996年五邑大学精细化工专业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
五邑模式
“协同育人、弹性组合、
个性培养、职场运行”
从2010年开始,五邑大学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经过几年探索,初步构建起以“综合实验班”为龙头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的多样化格局。
五邑大学先后与中国南车、华润燃气、叶氏化工、维达纸业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建立了30个“综合实验班”,有33个专业(方向)参加了改革与实践,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中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协同育人、弹性组合、个性培养、职场运行”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五邑模式”。
“五邑模式”和企业嵌入式多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半导体绿色光源专业的3+1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基于项目的协同培养模式一起,构成了五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的探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需求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统一,将学校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契合,较好地将社会资源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整合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在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应用型本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其实践能力培养,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学生走进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结构
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
“无缝”对接
自建校以来,五邑大学始终把最大限度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放在首要地位来考虑,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而经过不断优化调整,五邑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呈以下特色:一是工科特色更加突出。增加了工科类专业(方向)的设置,扩大了工科类专业的招生人数。目前学校开设工科类专业(方向)数达到32个,占专业(方向)总数的52%。在2015年的招生中,工科比例达到63%;二是专业(方向)设置直接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如根据江门需求,设置了轨道交通4个专业方向,并成立了轨道交通学院等;三是扩大硕士培养领域。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从1个增加到6个,另有5个独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工程硕士(5个专业授权领域)、教育硕士(5个专业授权领域)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目前,五邑大学已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唯一以工科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高校,并为创建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工科大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