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邑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隋志刚山水画受关注

发布日期:2015-11-19 浏览量:

隋志刚(右一)与参观嘉宾合影。受访者提供

?隋志刚参展作品《幽林独处》。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崔怡娟) 近日,由法国巴黎市政府举办的“艺术丝绸之路——2015首届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在巴黎百花公园正式开幕。此次博览会面向五大洲,群英荟萃,世界各地艺术家代表携作品亮相。五邑大学讲师、著名山水画家隋志刚作为特邀画家赴法参展,受到热情关注。

作为龙瑞工作室首批访问学者之一,隋志刚在中国著名画家龙瑞先生“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回归传统,追寻前人笔墨韵味,融汇古今,锐意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什么是中国画,中国人为什么要画中国画?”在他看来,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写心,在于深度理解中国文化,“画家若没有一颗纯净的艺术之心,中国艺术家如果不深刻思考中国的文化,而是抱着虚张浮华的心态,其画作便很难体现出水墨浓淡之间的那种厚重感”。交流中,隋志刚先生的艺术观点获得与会嘉宾们的热烈呼应。

没有一丝浮华味道,山山水水中表达着画家心灵中那一片古朴、雅致、丰厚的净土。在博览会现场,隋志刚展出的10幅山水画作品,博得嘉宾们的热情关注和称赞。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法国分会会长、巴黎艺术界权威领袖人物、前法国政府智囊团成员之一多米尼克先生更是高度赞誉,“隋志刚的山水画,让我看到了中国水墨的神奇,中国文化的大气和包容。”他还郑重邀请并无偿资助隋志刚先生在艺博会结束后到巴黎法中书画交流基地再次展出作品。

隋志刚说,笔墨只是技法,而绘画的核心在于其内涵。在法国艺术博览会展览期间,皮尔·卡丹艺术中心,法国巴黎第八区区长贞德,法国中华会馆理事长、全球公益联盟副主席陈广城,老挝原王妃等嘉宾纷纷驻足,与隋志刚先生探讨中国山水画并合影纪念。

据悉,隋志刚参展本次巴黎艺术博览会,得到了主办方领导特邀并得到法国巴黎Paulla rosa画廊的全面资助。

隋志刚1970年生于天津,曾师从我国著名学院派艺术家张乃仁、陈福春等。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天津美术学院进修学习。2008年五邑大学成立艺术与设计系,面向全国招贤美术教师,隋志刚便是其中之一。

访谈

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记者:祝贺您的作品在巴黎艺术博览会获得广泛关注。从您个人的视角,您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在哪些方面打动了西方的艺术爱好者?

隋志刚(以下简称“隋”):西方人从我的作品中看东方文化我想是看不太懂的。我想皇家永利的关注是新奇,但是这些年的文化交流也使得西方艺术家对东方文化或多或少有些理解。可能艺术的感觉是无国界的缘故吧。

记者:“正本清源,贴近自然”的绘画思想,是针对怎样的中国绘画的现实问题?

隋:“正本清源,贴近文脉”是龙瑞先生早在十多年前提出的,针对当今国画界学术方向的不明确提出的建议与忠告。先生思想是有预见性的,同时也符合国家大的战略方向。

记者:您提到,绘画的“笔墨只是技法,而绘画的核心在其内涵”。这个内涵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隋:内涵问题,西方绘画遵从的是自然科学,东方绘画(中国山水画),则是以儒、释、道、玄学为遵从法则,特别是道家思想给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最深。石涛有言,“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也”。由次可以理解为笔墨只是山水画构成的条件之一,通过笔墨的充分表达,最终完成内涵的抒发。山水画的内涵,姑且理解为道家思想中逍遥游的状态,天人合一的境界。

记者:中国的山水画,向来突出自然,一般不见人,也就是不大接触现实,这个判断对吗?如果对,你有考虑过,在绘画中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吗?

隋:中国山水画追求天、地、人相融和的大境界。至于画面中有无人物,不会影响对自然境界的这种终极追求。其实古人的山水画里也特别愿意加入人物以及人文气息以增加烟火气,来表达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两者相融会的境界。当然,古代画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也有远离烟火气,以达到自身修为目的者,如元代的倪云林、清代的八大山人,都是以不识人间烟火,追求荒寒、苦涩为情感的宣泄,以此表达对现实社会的鄙视。但这并不是中国山水画的最终的追求。

对现实的思考是每个艺术家的责任,“笔墨当随时代”,创造新的笔墨语言、构图和题材,把自己的思考和心得融会于其中,就有可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好作品。所以画面中有人或无人,不是影响画面有无时代感的关键因素。

(来源于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1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