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为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强化选题、开题、答辩等全过程管理,现将202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度安排
各学院须严格执行教务处发布的《五邑大学2026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附件1)所列时间节点。该时间为最迟完成时限,学院可结合实际提前做好安排。
二、工作要求
(一)过程管理
2026届毕业设计(论文)继续使用“维普系统”管理。请各学院高度重视指导过程、论文质量及材料归档,实现全过程留痕、可追溯。
(二)指导教师配备
1. 指导教师须具有讲师或同等及以上职称,助教不得独立指导,可协助工作。
2. 每位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0人,每位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5人,且须配备校内教师联合指导;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资格材料须留存备查。
(三)命题与审题
1. 选题须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比例不低于90%。
2. 题目不得与近两届论文题目雷同;若沿用旧题,须“老题新做”,内容有明显创新。
3. 拟题数量原则上须大于学生人数的20%,坚持“一人一题”。确需多人合作的,应设子题,明确每位学生的独立任务,并在申报表中分列,经专业负责人审核、教学副院长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4. 题目审批通过后,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明确选题背景、研究方向、研究意义与内容、指导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经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有经验的教师(不少于5人)开会审定、教学副院长签字后执行。严禁学生代写任务书,且任务书须在毕业设计教学周开始前下发。
题目及任务书一经审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须重新履行审批及备案程序。
(四)学生选题
学生在学院和教师指导下,采用“自选+分配”方式确定题目。
(五)开题
学院统一组织开题,学生须按任务书完成文献阅读、调研、综述并撰写开题报告。
(六)指导与考勤
1. 学生须每周至少向指导教师汇报1次进展,每2周提交1次书面阶段报告;指导教师每周至少线下指导1次并在系统填写指导日志。
2. 对在校外完成论文的学生,校内指导教师须定期线上检查进度。
3. 学生须遵守学校考勤制度。缺席任一环节按4学时计缺勤,缺勤累计达到规定学时的,取消答辩资格。
(七)中期检查
实行“指导教师—答辩小组—专业负责人”三级检查,鼓励采用答辩方式。发现问题须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
(八)答辩
1. 答辩前,各专业须审查学生答辩资格,组织成果验收。
2. 学院成立答辩工作领导小组,按专业设立答辩委员会(不少于5人),可设若干答辩小组(一般不少于5人),必要时邀请校外专家参加。
3. 除不具备资格者外,所有学生均须参加答辩;校外完成论文的学生可在企业或返校答辩。
4. 学生须现场陈述并回答提问,与专业相关问题不得少于三个。
(九)成绩评定
1. 成绩采用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以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要求为依据,评分标准由学院按学科特点制定。
2. 对达不到及格标准的学生,须坚持原则,按不及格处理。
(十)材料归档与总结
1. 工作结束后,各专业须撰写总结报告;每位指导教师须对照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专业层面须分析专业目标达成度。
2.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由学院统一归档。
(十一)教育部抽检
1. 2026年5-6月完成学位授予信息毕业论文相关字段即时备案。
2. 2026年9月完成论文材料上传及抽检专家库信息完善等工作。
三、其他注意事项
论文题目、关键词、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信息、选题来源、论文类型等字段将用于教育部抽检,请务必指导学生准确填写,与终稿提交时保持一致。
1. 论文终稿题目若有调整须及时在系统提交变更申请。
2. 关键词3-5个,单个关键词不能超15个字。
3. 研究方向一般为一个,最多可填2个,单个不能超过15个字。
4. 题目、关键词(任意一个)、研究方向(任意一个)、专业名称任意两项不得完全相同。
5.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附件:1. 五邑大学2026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
2. 2026届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表格
3. 五邑大学毕设系统使用手册(全角色)
4. 五邑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
教务处
2025年10月16日
- 附件【附件1-4.rar】已下载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