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邑大
首页 -> 媒体邑大 -> 正文

南方+:近百名大咖聚首江门,论道岭南华侨文化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30发布单位:宣传部   点击数:次

9月16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门市委宣传部、五邑大学和江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承办的2023岭南学术论坛“岭南华侨文脉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门举行。来自省内外近百名文化大咖齐聚一堂,论道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何方俊,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出席活动并致辞,五邑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霭康主持研讨会。

岭南学术论坛是省社科联主办的传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是我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品牌。本次在江门举办的论坛是今年省社科联指导和主办的第一场,也是岭南文化学术论坛创办以来,首次以“侨”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2023岭南学术论坛“岭南华侨文脉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门举行。 南方+ 张婧媛 拍摄

“举办此次学术论坛,是江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践行‘两个结合’,推动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行动,对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江门故事,建设好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义。”陈冀表示。


江门“五个坚持”推动侨文化“双创”


研讨会开幕式上,何方俊充分肯定江门市委把“侨都赋能”作为新时期“六大工程”之一,建设“四大国家平台”推动侨都赋能升级的做法。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何方俊致辞。 南方+ 张婧媛 拍摄

“江门做了诸多扎实工作,为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江门贡献。”何方俊期待,江门继续重视提炼展示华侨文化的独特标识和精神特质,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华侨文化品牌,推动华侨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精神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都,“侨”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侨乡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给予了岭南侨文化“双创”坚实的底气。

近年来,江门始终秉持“五个坚持”,围绕华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

——坚持聚焦平台和团队建设,成立了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等3个机构、2个智库组织,出台了《皇家永利推动江门“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意见》等10个工作意见,为侨文化的传承保护夯实基础。

——坚持把发掘、整理和研究侨乡历史文化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1833座碉楼“一楼一码”管理,开展历史文化风貌街、古村落和侨圩的保护;以“侨批”为题,在全国首创研究“侨批中的党史”,推出1部纪录片、2部舞台剧、3部微电影、6场高规格研讨会、16期短视频、50多款文创产品、100多件融媒体产品、200米的侨批文化长廊,形成1800多篇报道,覆盖500万侨胞的海外传播,1.2亿次阅读量,让尘封在“故纸堆”里的侨批,重新绽放时代光彩。

江门侨批。 南方+ 杨兴乐 摄江门侨批。 南方+ 杨兴乐 摄

——坚持以文艺精品讲好文化“双创”故事,精心打造了《侨批家国》等18部聚焦侨文化、讲述侨故事的艺术精品,被艺术界誉为“江门戏剧现象”;今年还举办“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暨新编粤剧《碉楼》巡演,让粤剧和碉楼两张“世遗”名片“牵手”。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侨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文旅产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推动国内唯一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完成首期建设并对外营业。

——坚持传播推介侨文化,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江门故事,创新打造的“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案例。

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致辞。 南方+ 张婧媛 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门市委宣传部提出打造“10张城市名片”,即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启超文化的诞生地、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影视资源的富矿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文明形象的展示地、数字赋能的先行地、文化创意的新高地、文旅融合的标杆地。“这‘10张城市名片’不仅提升点亮了江门城市‘人设’,也是江门开展侨文化‘双创’、践行‘两个结合’的总抓手。”陈冀表示。

日前召开的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彰显岭南侨乡风韵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强市,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致辞。 南方+ 张婧媛 拍摄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江门的工作实践为侨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研究的基础,也需要新的理论给予指引。栾天罡在致辞中指出,多年来五邑大学根植侨乡,注重挖掘侨文化资源,培育出一批有显示度的学术成果,构建起侨乡文化育人体系,推进了以侨乡文化为引领的新文科建设。“未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开展侨文化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侨乡文化引领的新文科建设上新台阶,出新成果,作新贡献。”


名家畅论侨文化传承与发展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内“侨”文化学术研究、传承创新方面有重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会上,名家“大咖”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南方+ 张婧媛 拍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南方+ 张婧媛 拍摄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认为,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江门,近两年在岭南华侨文化“双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江门在全国率先首推‘侨批中的党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与呈现侨批中的党史,深受群众欢迎,激发对华侨历史和爱国情怀更深层的情感共鸣。尤其是江门创新呈现形式,把侨文化和侨故事与文艺作品结合,一些快递小哥看了舞台剧、展览后,就提出了入党申请,这说明江门侨文化‘双创’的传播力、影响力是非常好的。”

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左鹏军。南方+ 张婧媛 拍摄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左鹏军。南方+ 张婧媛 拍摄

“侨批中的党史”同样令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左鹏军印象深刻。“昨晚我拿到了这本热腾腾的新书,大致浏览后,感到非常吃惊,很受启发,之前没想过还能从侨批中看党史。江门是中国侨都,侨批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这种创新形式,打开了党史研究的全新视角。期待江门继续深入挖掘,孕育出皇家永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

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南方+ 张婧媛 拍摄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南方+ 张婧媛 拍摄

江门原创侨批诵读剧《侨批·中国》是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的“特别喜爱”。“好的文艺作品是接地气的,能走进群众心里的。江门精心挑选侨批,以舞台形式讲述华侨故事,讴歌不忘根脉、艰苦奋斗、爱国爱家的华侨精神,艺术形式通俗易懂,社会感知力强。我认为,这样好的文艺作品要到港澳和海外演出,加快‘双创’成果的扩散。”

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在江门侨都大剧院展演。 杨兴乐 摄 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在江门侨都大剧院展演。 杨兴乐 摄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介绍:“‘侨批中的党史’通过融媒体产品向海内外宣传,引起广泛关注,受到广泛好评,用全新视角包装推出的16期短视频、100余件融媒体产品,全网阅读量超过1.2万亿次。”

《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南方+ 张婧媛 拍摄《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南方+ 张婧媛 拍摄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创新更要与传承“比翼齐飞”。《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表示,江门是中国侨都,侨文化资源丰富,比如武术与舞狮,这是岭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从传播角度来看,希望加大力度在海外弘扬武术和舞狮等传统文化,以侨文化为纽带,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沟通交流,推动五邑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岭南华侨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鹏。南方+ 张婧媛 拍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鹏。南方+ 张婧媛 拍摄

文化“双创”要发力,更要懂得“借力”。自2021年江门“牵手”暨南大学以来,双方在众多领域深化合作,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翻开“侨校+侨都”合作新篇。“这种校地合作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华侨文化建设带来启发。”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鹏看来,“一方面,基于高校学术科研力量,江门的侨文化能得以深入挖掘,拓展传播新空间;相应地,对于专家学者研究侨乡文化,江门也给予了一个好平台,从而促使双方共同推动侨文化‘双创’出新出彩。”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谭金花。南方+ 张婧媛 拍摄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谭金花。南方+ 张婧媛 拍摄

在此方面,五邑大学作为江门本土高校,已做了不少探索。江门开平市塘口镇仓前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建村历史已有700多年,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谭金花介绍,在这里可以探寻明代到现代的民居建筑变迁痕迹,堪称一座“小型侨乡建筑博物馆”,因此五邑大学携手企业、村民和政府合作成立仓东遗产教育基地。“这里既是侨乡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机构,也是五邑大学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一方面,我们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成华人寻根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对社会公众进行侨乡文化遗产保育教育。”谭金花说。

主题报告外,此次学术论坛设置分组讨论环节。会议从126篇征集到的学术论文中,精选出47篇作为参会论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岭南华侨(侨乡)文化与中华文明”“岭南华侨(侨乡)文化的传播”“岭南华侨(侨乡)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岭南华侨(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岭南华侨(侨乡)文化中的历史与文学”“岭南华侨(侨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六大专题,分别开展多维度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