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由五邑大学携手北京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兄弟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陆海之约 文化交融:‘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2024)”广东工作营在五邑大学开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王天祥,华沙美术学院艾娃·玛丽亚·斯米吉尔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华南基地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陈杭等专家;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级调研员杨彪一行,五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运华,校党委副书记李霭康,艺术与设计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来自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近30所高等院校的青年师生们及五邑大学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开营仪式。仪式由五邑大学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执行院长张超主持。
张运华在致辞中指出,五邑大学携手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兄弟单位举办本次广东工作营,旨在以美为媒,以艺为翼,立足巴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互鉴、学术交流和产业对接,架起合作友谊的“侨”梁,插上携手进步的翅膀。五邑大学长期以来以侨乡遗产保护利用为龙头带动学校学科整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办学特色。学校将发挥五邑大学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平台优势,为学员们展示艺术学、设计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视野下向海外传播本土优秀非遗文化和设计创新成果的探索实践。他鼓励学员们以社会为现场,以大地为课堂,立足江门丰厚的非遗资源,与非遗传承人结对,分享非遗研究领域最新学术成果,汲取名师大家的研究智慧。
向勇具体介绍了“‘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项目宗旨和发展历程。他指出,选择江门作为本期工作营举办地,实现了一次真正的“陆海之约”,希望学员们沉浸于江门的浓厚文化氛围中,深切感受“中国侨都”的独特魅力;从侨乡的建筑、非遗文化中体会文化的力量、链接的力量、情感的力量。
开营仪式上,张运华为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和委员颁发聘书。
“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大型公共艺术实践和社会美育行动。项目按照“行走的教育”理念,选取“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联合当地大学、艺术机构,开展跨学校、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艺术教育改革实验,2023年先后在新疆喀什、重庆、西藏拉萨、云南建水举办4期工作营,江门工作营是第5期。本期工作营将从5月16日至22日持续一周,立足江门丰厚的非遗资源及粤港澳大湾区视野,开展丝路讲堂、田野调查、文化展演、粤港澳青年汇、主题论坛等综合性艺术活动。(文/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 图/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