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五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通过大考将申报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发布时间:2017-07-10发布单位:宣传部   点击数:次

7月8日,五邑大学举行教育教学成果专家鉴定会。《协同地方资源 创新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探索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425”研教融合系统化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协同、创新”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的实践-以半导体绿色光源专业为例》和《利用侨乡资源 构建遗产保护科教共同体 协同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等四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通过了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担任专家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鉴定组的论证和鉴定,推荐申报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校党委张焜书记、张运华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国雄教授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运华校长主持。

经项目负责人汇报、专家质询答疑等环节,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协同地方资源创新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探索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围绕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校企合作难、合作育人形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持续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构建了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邑大模式”,深入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改革探索,协同多方社会资源搭建了多平台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教学运行安排,构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逐步扩大改革实践探索范围。该成果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示范性,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

鉴定专家组还一致认为《“425”研教融合系统化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针对长期困扰着服装设计教学的普遍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了“425”研教融合系统化教学体系,即以“文化引导、课程联动、项目分级、校企协同”的4种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培养“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2种意识为目标,以掌握“思维表达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现代生产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5种设计技能为载体,建设了配套教学资源平台。发展丰富了教学实践内容,形成课程联动、项目分级、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的实践-以半导体绿色光源专业为例》丰富了综合实践能力内涵,通过协同产业以及学科平台资源,构建了地方高校半导体绿色光源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体系,较好地破解了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校企合作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视和投入不足等问题,有效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分类培养转变、由学校单独培养向校企协同培养转变、由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该成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利用侨乡资源 构建遗产保护科教共同体 协同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是基于国家对遗产保护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运用科教融合理论,整合校内外学科资源、遗产资源以及相关社会资源,构建遗产保护科教共同体,以研究推广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模式、经验、方法和跨学科培养大学生遗产保护实践创新能力为途径,通过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研究全方位协同服务教学活动,实现科教深度融合发展,为侨乡培养兼具科研素质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此实现教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核心目标。成果努力破解地方本科院校科教融合目标难以实现、融合模式难以构建的教学难题,有效地实现了从科教分离到科教结合、再到科教融合的转变。

本次鉴定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王小梅担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学青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章云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正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熊建文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徐福荫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李丽娟教授等担任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张男星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炼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鉴定会,同时出席的还有叶氏化工集团等与学校进行协同人才培养的8家企业代表。(文/教务处 图/宣传部)